2020年以來,堯化街道建成垃圾分類數據中心、惠民中心、宣教中心,打造示范小區、示范街區、示范單位,并不斷深化“專業化運作、信息化集成、標準化推進、社會化助力”的垃圾分類“堯化實踐”。
專業化運作,提升服務效能
堯化街道將垃圾分類打造成從入戶宣傳到分類投放到積分兌換再到收儲運輸的全流程專業鏈條,建成垃圾分類惠民中心,提供生活物品兌換服務,實現時間銀行與垃圾分類積分通存通兌,引入衣物清潔等專業型兌換資源,不斷豐富居民的“收獲清單”,讓“好習慣”帶來獲得感,居民參與度和積極性持續提高。
信息化集成,釋放數據智能
發給居民“慧分類”積分卡,記錄投放垃圾種類、數量,方便居民兌換積分。建成垃圾分類數據中心,對回收垃圾總量、各類垃圾占比、指導員上崗情況等進行統計,對投放比例、投放時間、投放習慣進行分析,為垃圾分類收集點建在哪、怎么建、如何管、如何優提供了真實有效的數據支撐。
標準化推進,集聚規范動能
堯化街道還編寫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亭)房運營管理規范》地方標準。街道54個小區,共建設113個標準化垃圾分類收集點,實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全覆蓋。剛性執行“不分不收、不分不運”標準,倒逼小區物業引導、服務、督促居民分類投放。與此同時,還建設1500平方米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對可回收物進行全程把控、數據無縫對接。
社會化助力,激發參與潛能
堅持黨建引領、黨員示范,13家社區老黨員工作室、2300余名黨員干部組成垃圾分類“紅色督導團”,機關、社區、物業黨員堅持一線聽、一線干、一線服務、一線解難。組織6000余名垃圾分類志愿者,走進44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570個社會團體、54個居民小區開展服務。建立垃圾分類宣教中心,開設垃圾分類親子課堂,開展集中宣教培訓活動32場。轄區幼兒園、小學將垃圾分類作為必修課,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引領垃圾分類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