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棲霞區人民政府
索 引 號: | 013033899/2020-112461 | 主題分類: | 其他 |
組配分類: | 解讀材料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棲霞區人民政府堯化街道辦事處 | 生成日期: | 2020-11-05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全面解讀堯化街道老黨員工作室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解讀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
背景
堯化街道60周歲以上老黨員1097名,占黨員總數的47%。針對社區人員構成復雜、利益訴求多元、管理難度較大、一線力量薄弱等突出問題,堯化街道于2017年9月通過“選、招、建”等形式,覆蓋全街社區掛牌成立13個“老黨員工作室”,示范帶動老黨員參與社會治理。2018年,街道啟動“老黨員工作室”星級評選項目,推動工作室提檔升級。2019年,區委離退休干部工委將“六有一提升”工程融入其中,探索實踐“黨支部+工作室+志愿服務”黨建品牌,深度挖掘和發揮“老黨員工作室”的優勢和潛能。通過兩年多的實踐,堯化街道“老黨員工作室”已經成為基層黨建的“新名片”、志愿服務的“主陣地”、社區居民的“連心橋”。
做法
頂層驅動促規范,夯實“老黨員工作室”黨建基礎
本著“一室一支部”思路,采取單建、掛建、聯建形式,在13個工作室建立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形成“黨支部+工作室+志愿服務”工作模式。堅持統籌謀劃、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確立“區委離退休干部工委指導、街道主建、社區管理”的三級聯動機制,逐步實現“老黨員工作室”有標識、有經費、有制度、有場地、有設施、有網絡。以黨建帶群團的方式,將社區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作室以及職工、青年之家等資源整合,做到黨建與民生服務有機融合、效能疊加。
建強隊伍聚人心,培植“老黨員工作室”守正創新
選配黨性強、威信高、身體好、經驗豐富、樂于奉獻的老黨員擔任黨支部書記和工作室牽頭人。通過邀請、動員、招募等方式,吸納210名政治素質過硬、工作經驗豐富、群眾基礎深厚的老黨員擔任駐室成員。選派2至3名“青年兼職助理”加入工作室,融合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形成“年輕人向老黨員學經驗、老黨員向年輕人學技術”的互動氛圍,讓紅色基因在薪火相傳中熠熠生輝。
服務大局獻余熱,釋放“老黨員工作室”核心價值
立足駐室老黨員優勢特長和社區需求,構建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通過組建改革宣講團,開設“銀發講堂”,開展“我的初心故事”“暢談奔小康,助推雙勝利”等活動,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講述家風家訓傳承。通過“黨支部+工作室”、老黨員+“熟人社區”項目,積極融入文明城市創建、垃圾分類等社會治理行動。定期組織老黨員進校園,開設德育課堂,延續紅色力量,推動“老黨員憶初心、青少年學榜樣”。疫情防控期間,駐室老黨員積極“亮相、發聲、管事”,用自己的方式踐行初心和擔當。
拓展領域提質效,助推“老黨員工作室”行穩致遠
搭建“互聯網+支部”新平臺,定期組織社工、志愿者輔導駐室老黨員操作智能設備,助力老黨員運用“掌上云社區”開展“不打烊”服務。打造姚坊門老黨員“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新品牌,建立“愛心公益賬戶”,捐贈志愿服務時間,為民生服務獻大愛。設置“暖心驛站”新項目,讓紅色觸角延伸,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平臺。創新“民情小賬本”新舉措,動員駐室老黨員加入“網格化”治理行動,記民情賬,訪民生事,做居民貼心人。建立“統一坐班日”新機制,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時調解各類矛盾,贏得了居民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鮮明導向增活力,濃厚“老黨員工作室”創優氛圍
街道制定下發《星級老黨員工作室評選辦法》,統一評選標準,明確活動流程。區、街兩級定期調研檢查“老黨員工作室”工作成效,指導確立創新項目。年底,集中組織星級“老黨員工作室”評選活動,營造相互借鑒、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2018年,街道評選出四星級“老黨員工作室”2家,三星級“老黨員工作室”3家;2019年,評選出五星級“老黨員工作室”1家、四星級老黨員工作室3家、三星級“老黨員工作室”5家。街道專項支出20余萬元獎勵補助三星級以上的“老黨員工作室”。
成效
一是基層黨建基礎愈加堅強有力
社區建立“老黨員工作室”為老黨員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平臺。駐室老黨員在社區中、鄰居旁,亮明身份,服務經濟發展,參與社會治理,使黨員的身影時時可見,先鋒的事跡處處可現,樹立了“黨在我心中、我在群眾中”的先鋒形象,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能力。
二是志愿服務力量愈加集聚充實
依托“老黨員工作室+系列”項目,以黨建+群團、黨建+物業等“組團”方式,打破壁壘和隔閡,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互聯。駐街單位黨組織和黨員骨干領辦“老黨員工作室”微服務項目,有機整合社會功能,推動社區服務向專業化、高效化、品牌化發展。
三是社會治理模式愈加豐富多樣
“老黨員工作室”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志愿服務有主題、有內容、有載體、有成效,補充了社區工作力量,優化了社區服務功能,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顯增強。駐室老黨員參與民主協商,當好“智囊團”,使得社區治理更加精準,拓寬了黨組織與群眾的溝通渠道,拉近了社區與居民的關系。
啟示
(一)優化頂層設計是前提
依托社區建設“老黨員工作室”必須突出黨建引領,充分整合各類組織、各方力量、各種資源。借助區域化黨建的集合效應,切實把“老黨員工作室”建設納入基層黨建規劃做到組織機構健全,指導調研經常,幫困解難到位,推動工作室作用發揮長效、整體聯動一體、陣地功能集成。
(二)創新工作機制是保證
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是“老黨員工作室”高效運轉的有力保證。著力構建簡約高效的管理體制和志愿服務機制,確保社區黨組織對“老黨員工作室”重在把握方向、領導但不主導,“老黨員工作室”對社區黨組織重在當好“橋梁紐帶”、工作參與但不于預。加大特色功能型“老黨員工作室”的創建,推動志愿服務項目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有機融合。
(三)激發參與熱情是關鍵
以推進“六有一提升”“銀發生輝”工程為抓手,著力規范駐室老黨員的組織生活和教育培訓。通過構建有效載體、完善激勵辦法,讓“老黨員工作室”有平臺、有機會曬成績、比業績、亮風采,不斷催生內生動力。加大先進工作室和典型個人的培養和宣傳力度,樹立鮮明的標桿導向,切實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彰顯廣大老黨員的智慧與力量。